【非常醫生】老人科醫生莫俊強行醫34年深信溝通最重要 遇低潮仍堅守「多做一點」理念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0/09/28 00:00

最後更新: 2020/09/28 09:56

分享:

分享:

屯門醫院副行政總監、內科及老人科顧問醫生莫俊強。(洪芷晴)

屯門醫院副行政總監、內科及老人科顧問醫生莫俊強行醫34年,回顧在老人科工作,他認為老人科對醫療體系甚為重要,「照顧好長者的醫療體系才是成熟的系統」。莫指不論對部門下屬,還是患者和照顧者,溝通最為重要,問題或不能即時解決,卻能讓他們獲得安慰及看到自己正在解決問題。

莫俊強在老人科行醫,一晃眼便是34年,當年對這科情有獨鍾,全因自小迷上外國一套電視劇《杏林雙傑》,讀醫後立志成為劇中主角「嘉能醫生」般,「不只是醫病人,更要照顧患者身邊人」。他認為,做老人科很有使命感,不過坦言不是每個醫生都適合加入老人科:「長者的表達能力較遲緩,為他們診症時需花上更多時間和心思」。除病人外,照顧者亦需要關懷,惟他們卻是最常被忽略的一員。

他憶述一個深刻個案,病人妻子要全天候照顧嚴重中風,近乎全身癱瘓的丈夫,當時夫婦二人到院覆診,「我只是隨口說了句『你都幾辛苦』,她淚如泉湧回我一句,『從來無人問我有多辛苦,你是第一個』,他更指當時真的很感動。

他認為,醫生有時對治療部分病人無能為力,只能多給予家屬關心,「有時間多做一點點」,那個突如其來的境況,亦提醒了他,日後要盡可能為病人「做多少少」。「有好多長者個病醫不好,但照顧者帶他來醫院覆診,起碼可以教他們如何照顧」,協助長者在出院後能更快回復狀態。

莫俊強2011年出任屯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,當時部門人手短缺,加上院內發生數宗醫療事故,負面報道不斷,令部門士氣低落,加上當年社會動盪,醫院面對重重困境,內耗日益嚴重。他卻接手「燙手山芋」,亦是人生「低潮」,「覺得好孤獨,很沒有希望。上班除了醫病,不知為的是甚麼,所有同事都不開心」。

苦無對策之時,他想起自己在老人科多年的工作,「靠一個人是不可以的,一定要靠團隊合作」,其後他建立不同平台,包括每星期與不同資深的同事開會;每月兩次與顧問醫生及護士長開會,並歡迎前同事表達意見。他表示,即使部分困難未能即時解決,自己亦會盡力回應:「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想法及方向,久而久之,內耗終少了,好感恩可以有改變,很多不好的事情都會成為向上的動力」。

現年59歲的莫醫生將於明年退休,他坦言自己並無遺憾,甚至感到興奮,「自己將踏入『少老年』階段,有很多事情可以重新學習、思考」。他今年更榮獲醫管局傑出員工獎,莫相信是局方認同自己的行醫理念,「不是我個人得獎,是我的理念」。

行醫多年,莫醫生有一件不能忘記的事,正正是2003年3月香港爆發沙士,屯門醫院胸肺科主任醫生謝婉雯因救治病人殉職。莫醫生分享當年與謝婉雯一同看症的經歷,面對新冠肺炎來襲,莫俊強斷言要堅守抗疫底綫:不能再有同事為救人而染疫。詳情即睇【下一頁】

實時追蹤香港各地區疫情個案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bit.ly/2JdOaiS
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
記者:洪芷晴